近年來,最美書店不斷涌現,從國家到地方層面的評選活動也紛紛展開。入選書店為實體書店數字化、融合化升級,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了模式借鑒與經驗參考。
從本期起,《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版話兒》將刊發“最美書店美在何處”系列報道,總結這些最美書店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經驗,記錄它們的數字化、融合化發展之路,挖掘其發展背后的政策支持和創新亮點,為實體書店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期關注“最美書店美在何處”系列報道之浙江篇。
------
“曉風書屋一直扎根在杭州,我們就想做成杭州書房,讓杭州讀書人都有一個家門口的最美文化站。”
“嵊州書城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書店轉型將面臨的問題,并在空間上做了功能的有效規劃,以期給讀者帶來最美的閱讀和活動體驗。”
“從空間設計到圖書選品,溫州書城圍繞溫州文化做內容,不僅提高了門店的辨識度,更成為地方風土人情的最美文化窗口。”
自2022年以來,浙江省先后有6家書店獲得“年度最美書店”稱號,美得各有千秋。《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了不同書店負責人對“最美”的理解和定義,書店的美不僅在空間設計有巧思、閱讀環境有氛圍、圖書選品有內涵,也在文化活動有特色、人文體驗有趣味、經營發展有創新。
一、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展示窗口
步入慈溪書城,站在一樓大廳就可以看到領袖著作、政治文獻、名人書法作品以及體現地域文化的慈溪本地作品。在慈溪市新華書店董事長張渭根看來,書店是弘揚先進文化的陣地,更是宣傳地域文化的窗口,要讓人民群眾在其中暢享文化生活。
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做好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打造展示地方風土人情的窗口,已經成為最美書店的“標配”。
嵊州書城的空間設計以承載唐詩之路的嵊州剡溪為主要靈感來源,一首《蘭亭集序》從書城自上而下,兩個如戲曲水袖般柔美自如的白色樓梯交織在書城當中。嵊州市新華書店總經理求超平介紹,一樓空間布局以剡溪邊的隱居別院為設計依據,以戲曲《游園》為主題,將書城的功能設置在“回廊”“連廊”等傳統江南園林之中,來提升和營造書城的文化氣質及意境。
溫州書城則在空間中注入了眾多的溫州特色非遺元素,開展“非遺+”系列品牌活動,如“非遺+黨日活動”“非遺+閱讀分享”“非遺+研學”“非遺+市集”等,實現了書城從以圖書為中心到以讀者為中心的轉變,成為集圖書閱讀、文化體驗、文化商業為一體的時代復合式文化新空間。
慈溪書城在2019年改造升級時,特地新增了一條“慈文化走廊”,從移民文化、圍墾文化、慈孝文化、青瓷文化和慈溪老照片、慈溪非遺文化、慈溪歷代名人和慈溪籍作家作品等8個維度,開設了5個展覽空間,展示慈溪的文化底蘊。不僅如此,2020年,“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童書館正式落址慈溪書城。沈石溪正是慈溪人,這是全國首家獨家授權的作品館,更成為新華書店用好地方文化名人的典型。
二、特色活動帶來豐富人文體驗
6月29日,在曉風書屋的書香環繞中,《眺望一棵樹》作者李馳東與作家蔡朝陽分享交流詩歌創作心得,帶領書友們一起領略詩歌的魅力。曉風書屋負責人朱鈺芳表示,曉風書屋每年會邀請名家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年均300余場。如李歐梵、鄭愁予、白謙慎、鄭培凱等都曾做客曉風書屋,參與過專題講座、文化展覽、閱讀分享會、書展等文化活動。
多家書店為滿足讀者多元化閱讀需求,積極整合文化資源,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升讀者文化體驗。
每周六晚,嵊州書城的“文書里”市集,是嵊州文化潮人的心頭好。市集好在哪兒?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以文化活動、非遺、潮品牌商、小眾原創、公益服務等為主,集文化場景打卡、生活體驗、娛樂演出、茶歇美食以及便民服務于一體,古風與潮風相結合的文化創意市集。
“新華書店是文化主陣地,要用好陣地資源,我們想打造周末文化,讓讀者重新認識新華書店,也能在助力精神共富上有所作為。”對“文書里”市集,求超平抱有很大期待:要把市集做成嵊州市民以文會友的好去處、文化體驗的打卡地、文藝演繹的展示平臺、文化活動的分享中心。“我們歡迎更多的街道、社區、鄰里中心、部門、學校、企業和文化人士加入進來,做成嵊州好市、文化地標。”
慈溪書城則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將閱讀資源向農村傾斜,向偏遠地區傾斜,通過活動推動優質閱讀資源共享。在書城內設置了慈溪市級“慈·書循環樞紐點”,包含了圖書漂流、書籍捐贈、二手書流通等功能。依托各樞紐點發起“我為新疆送本書”“書香‘甬’動大涼山”等專項活動,發動愛心群眾捐贈7000余冊書籍送往新疆阿克蘇地區和四川涼山州。
書店組織開展閱讀活動亦得到了主管部門真金白銀的支持。浙江省新聞出版局持續多年開展向實體書店購買閱讀服務的工作,遴選具有一定經營規模,有固定讀者群,打造了鮮明經營特色和閱讀推廣品牌,并且培育有優秀閱讀推廣隊伍的雙效俱佳的實體書店購買閱讀服務。2023年,浙江省有15家書店獲得了5萬至9萬元不等的閱讀服務資金。
三、創新經營融合多元業態發展
實體書店要如何發展,一直是業內普遍關心的話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浙江這些“全國最美書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經營之路。
浙江云和縣新華書店在2021年完成轉型升級后,積極適應書業新變革新趨勢,拓展線上賽道、開拓多元業務,探索新時代的書店經營方案。書店融入咖啡及飾品、文創與文具、文化活動與閱讀推廣、數碼與教育等不同業態,形成文化消費生態圈。
云和縣新華書店總經理廖慧麗介紹,書店積極拓展銷售渠道,除線上平臺搭建運營外,與云和縣圖書館開展新書借閱業務。書店推出“你點書·我買單”服務,讀者可免費借閱符合縣圖書館需求的新書,所借新書統一由圖書館買單結算,讀者可直接把書帶回家賞讀。
曉風書屋以書為媒,與書結緣,主打人文、社科類圖書,并努力嫁接各種優質文化資源。“曉風書屋一直扎根在杭州,做在地文化,我把開書店比作種樹,只有牢牢扎根地方吸收養分,樹才能長高長壯。”朱鈺芳表示,曉風書屋現有24家門店,開進了社區、學校、博物館、醫院、景區。每家書店因地制宜,定位不同,圖書選品各有特色,精益求精。“我們想讓杭州的讀書人有一個家門口的文化站,在這里看書就像在家一樣放松。”
佳作書局·烏鎮店則位于烏鎮西柵景區的靈水居內,與茅盾紀念堂相伴,與江南園林的亭臺樓閣為鄰,小橋流水在耳。佳作書局打造了“書店+文旅”的經營模式,以游客為本,構建起一個立體式、多維度的文化體驗空間。基于景區游客對輕量級書籍的閱讀需求以及對度假慢生活的深度體驗,書店打造了人文館和生活館。人文館專注于人文藝術類圖書,涵蓋文學、美術、攝影、音樂、歷史及社科等諸多領域,數量達上萬冊。在生活館中,精美的植物書簽、各類拼圖等有趣的小物件比比皆是,總能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慈溪書城
嵊州書城
溫州書城
云和縣新華書店